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安徽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调查研究

安徽监管局:无限忠诚、洁净无尘、止水无波
—吴波同志故居参观纪实

  自泾县火车站车行约四十分钟进入茂林镇,镇西南东流山与齐云山间形成一处冲击小平原,青弋江支流-东溪穿行而过,溪岸坐落着一个古村落,名为茂林。“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有宋以来吴氏在此聚族而居,名人辈出。沿村口而入,步行约二里,转东南角群山环抱间一处晚清老宅,一进七间,坐北朝南,便是吴波同志的故居。

  老宅八字院门向东,自院门右边砌双层梅花漏窗的矮墙,圈成一座小花园。正屋大门向南,屋前有道照壁墙,白石门坊,青石墙裙。内有门厅,四水到堂天井,两边隔墙有边门通两厢,左右各三间厢房,方格门窗,上有阁楼。吴波同志正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

  据当地文物局人员介绍,吴波同志1906年出生于此,4岁时父亲早逝,家里失去依靠和经济来源,8岁时进私塾上学,却因家境日渐贫寒,无法完成学业,13岁即随母亲从茂林搬至宣城水东镇生活,其后从商店学徒到参加北伐,从辗转上海、河南、甘肃多地谋职到1939年放弃国民政府官禄、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再到建国后进入财政部工作,直至1982年,应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张劲夫之邀,老人终于重归故里,探访了一次茂林老宅,这一别就是63年,其后亦未再涉足。如今,斯人已逝,芳华长存,吴波故居也已列入宣城市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完好地保留了晚清初建时的风貌,身处其间,片片青石花砖似乎仍在诉说着老人的青葱往事,幽静的厢房庭院似乎还散落着彼时的少年欢声。

  作为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同志的事迹不仅在财政系统广为传颂,也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至今日,吴波同志已去世十六年,但是他的卓越贡献、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仍如这老宅一般,穿越时间而历久弥新。

  一位真正的无产者是如何炼成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近故居,努力地从这一方清净居所中寻找答案。故居内并无吴波同志的生平简介、展览图片或文物资料,无法按图索骥,一行人只能带着对老部长生前往事的回忆,信步观览,寻得一处线索便彼此交流、分享心得,半晌功夫下来却比听讲解、看展览更多了几分收获。

  “门前无功名,忠字传家风”。不同于村落里的其他古民居,一般会将族人所获官职等雕刻于门楣处以显尊贵,吴波故居的大门上方,仅以楷体刻着一个的“忠”字,半尺见方,鎏以金底,并不显眼。论语有云“居处恭,与人忠,执事敬”,“忠”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尊崇的美德之一,忠从心正中生,不偏不倚,表现出来就是崇高的品德、高尚的行为。无需彪炳英雄业,却有忠诚赤子心,吴波同志恰用其淡泊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忠”的内涵:革命生涯三起三落,屡遭冤屈迫害却矢志不渝,始终践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是为对信仰之忠;求真务实敢讲真话,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改革中的矛盾和所受到的批评一力承担,只为大局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是为对国家之忠;为新中国财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殚精竭虑,却在任财政部部长之职仅一年就主动让贤,大力提携后辈新人,功成不必在我,是为对事业之忠;克己奉公、一生无产,病危之际两立遗嘱将唯一值钱的家产—单位分配的住房归还给财政部,仅留下几大柜子的书籍,秉德无私天地宽,是为对人民之忠。可以说,这一个“忠”字不仅刻在了老宅的门楣处,更刻在了老人的一言一行中,同时也刻在了我们这些财政后来人的心坎上。

  “时时常拂扫,勿使染尘埃”。自故居正门而入,环顾四周并无雕梁画栋,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干净”。庭院地面如水洗般不染一尘,透着点点苔痕绿色,几间厢房中生活家具摆放整齐,泛着几分古色古韵。参观间隙,一位大娘自田间耕作而归,进厢房前换去满是泥土的胶鞋,便开始热情地与我们聊天。原来,大娘是居住于此的村民,在和文物局签订协议后也承担起老宅的日常看护。文物局人员介绍到,村落的古民居现在都住着人家,老房子需要住人才有人气,除平日保洁外,细微破损亦能得以照料,闭门谢客或仅供游览反而难以保护。仔细想来,确是这个道理,得益于大娘的每日打扫和悉心照料,老宅才能如此干净,不染铅尘。房屋如此,人的思想亦复如此,只有倍加爱惜和勤于拂扫,才能求得纯粹。“大梦醒来惊且呼,依然曳尾在泥涂。此身愿借汉江水,洗尽脓淤还好肤。”1972年,吴波同志在结束干校下放回京前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这样一位一身清白、出淤泥而不染的老革命,即使在66岁高龄仍时时在警惕和反省,认为自己还沾有泥污,需要以江水清洗,正是这种自我改造的决心、时刻警醒的态度、奋斗不息的精神,让吴波同志最终成为如毛主席所言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古井深深处,止水见无波”。占地600余平的老宅,不消片刻,便已参观结束。一行人意犹未尽,既出大门,在几步之遥处的一口古井边聊了起来。正是雨季,水漫井口,尤为清澈,面对这一汪井水,联想起一则吴波同志报道的标题—止水无波,对老人的生前事迹仿佛又多了一层感悟。“止水无波”应是源于内心的宁静,“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若能心如止水般始终坚持理想和信仰,自然不受外物的影响;“止水无波”应是源于人生的厚度,清浅池塘,风吹即皱,而这井水深不见底,面对种种际遇,才可处变不惊、水波不兴;“止水无波”应是源于对人民的深厚情怀,一汪井水滋养哺育了世世代代的茂林村民,不求回报亦从未干涸,吴波同志将人民满载于心中,便抛开了“小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无产者。在我看来,“止水无波”不仅是做人的信条,更是做事的准则:作为财政后来人,我们只有在理想信念上坚定,才能在道路上自信,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时,始终沿着正确的前进方向,明理而笃行;只有不断增强财政工作的能力水平,才能拥有足够的定力,在应对和处理各种矛盾危机时,管好用好有限的财政资源,从容而有度;只有将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才能真正领悟财政所包含的意义,在开展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中,践行好人民至上的理念,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对老宅的一番探寻,让我们溯源而上,得以窥见这位受人敬仰的老人的光辉一生,归来途中,心情依然不能平静。吴波同志的故居已经得到妥善的保护,有后人的悉心照料,而吴波同志的精神更需要在一代又一代的财政人之间赓续传承!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  2021年0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