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安徽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调查研究

安徽监管局:紧扣职能落地 打造特色品牌

  2020年,安徽监管局紧扣职能转变主线,着力打造精品监管品牌。地方财政运行监管、部门预算闭环监管、挂职干部一体化管理等成效初显。

  一、点面结合、自建系统,地方财政运行监管不断深入

  持续跟踪6个样本县区、自建收入监控系统,深挖“数据富矿”,着力构建以案头研判分析为先手、现场监管为突破的地方财政运行监管新模式。

  一是“面”上铺排、掌握收支概貌。率先搭建与人行数据专线,动态掌握全省105个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和社保基金入库、纳税人缴税等情况;以县级“三保”保障支出为抓手,整合全局直达资金、转移支付执行和债务运行监管资源,掌握全省财政支出概貌;着力数据分析,综合研判全省财政经济运行特点。主动对接人行、统调等部门,收集库款、就业等资料,从宏观层面强化地方财政运行监管。

  二是“点”上聚焦,提升监管质效。按经济发达、较发达和困难三个维度,选择6个县作为重点监管县。在不增加基层负担前提下,围绕预算收支、国库库款、政府债务等主要指标,收集县级财政预算收支、国库库款月报等现成资料,建立监管数据库,及时跟进基层财政运行实情;选取部分地区“解剖麻雀”,首次从预算执行和国库运行入手,摸清当地财政运行基本状况,发现大量突出问题,得到财政部充分肯定和省政府高度关注,并带动其他地区举一反三,自查自纠。通过解剖不同的“点”来反映全省的“面”。全面揭示“点”上的问题,形成“面”上的整改成果,促进全省特别是基层财政管理水平提升。

  二、系统设计、整体协同,部门预算闭环监管机制基本构建

  分预决算管理、资产配置、预算绩效管理三条主线同步推进属地505家中央预算单位财政预算闭环监管。

  一是围绕闭环主线实现数据共享。将医保审核、养老保险清算等与部门预算审核、决算分析相联系,合理核定中央财政支出;将账户信息与国库授权支付信息相比对,要求预算单位将账户年度资金流量和余额一并报送,为摸清存量资金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做好准备。

  二是抓住关键节点增强协同效应。利用国库授权支付监控系统跟踪预算执行,及时纠正不符合规定和过紧日子要求的行为并报部。系统分析28家预算单位数据,评估过紧日子要求落实情况,为财政部决策提供案例。

  三是注重环节关联形成相互制约。将年初预算编制作为预算执行监控依据,发现无预算安排的支出事项等问题严格督促整改,督促多家单位调账整改和退回授权支付资金;将资产与预算相结合,对某单位一面出租车辆收取费用,一面申报新增购置车辆的行为,坚决予以核减;突出决算审核结果服务下年度预算编制,为财政部批复决算提供依据。

  四是聚焦中心服务决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及时跟进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和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并撰写材料报财政部;持续跟踪属地预算单位过紧日子情况,撰写多篇调研材料,为财政部动态了解基层情况提供素材,其中1篇专题材料入选全国监管局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三、交流融合、一体管理,挂职干部形成重要有益补充

  在向内挖潜和提升在职干部能力素质的同时,拓宽视野,围绕“选育管用”,打造挂职干部与在职干部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是秉持“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把优秀干部选进来。主动协商地方财政和驻皖中央单位党组(党委),规范选派程序,改临时借调为正式挂职,每年挑选多位优秀青年干部来局挂职。

  二是搭建育才平台,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注意通过挂前谈话、个别谈心、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帮助挂职干部尽快理解监管局职能,认同监管局事业;吸收挂职干部参加扶贫资金监控、政府债务监管等工作专班,在参与急难险重任务中压担子、助成长、促成才。4名挂职干部参与撰写的7篇调查报告在2020年财政部“三优”评比中获奖。

  三是强化日常监督,规范挂职干部管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将其党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处室党支部统一管理;参照在职干部评优办法,按挂职干部总数15%控制,评选“优秀挂职干部”,不断强化挂职干部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是大力推荐和持续跟踪优秀挂职干部。挂职锻炼结束后,由分管局领导送挂职干部回原单位,优秀挂职干部则由局党组书记亲自送回,并代表局党组对进一步培养和使用提出建议;办公室负责动态跟踪后续发展情况,有多名挂职干部得到提拔使用,较好地解决其后顾之忧;2020年有4名挂职干部主动申请延长挂职时间;工作呈现出监管局、派出单位和挂职干部“三赢”的良好局面。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  2021年07月29日